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31日召開會議,聽取“十四五”時期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重大政策舉措匯報,審議《關于優(yōu)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fā)展的決定》。
會議指出,我國人口總量龐大,近年來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進一步優(yōu)化生育政策,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利于改善我國人口結構、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zhàn)略、保持我國人力資源稟賦優(yōu)勢。
這意味著,我國的“三孩生育”政策放開。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楊舸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三孩政策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人口專家過去提出了很多的政策建議,認為越快、越早放開生育政策越好,國家對此的反應速度是非?斓。不過,此前不少專家認為可能放開生育會“一步到位”,而現在采取了一個更溫和的放開方式,放開三孩生育,這使政策的緩沖余地也更大一些。
三孩政策背后:自然增長率一路下滑
5月11日,我國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公布。
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人口共141178萬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的133972萬人相比,增加7206萬人,增長5.38%,年平均增長率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長率0.57%下降0.04個百分點。數據表明,我國人口10年來保持低速增長態(tài)勢。
盡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相比,我國人口近10年的平均增長率降幅不大,但是最近數年的數據顯示,我國人口出生率在快速下降。根據中國統(tǒng)計年鑒,2017年,我國人口出生率尚有12.43‰,這一數字到2019年已經下降到10.48‰。
楊舸指出,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的背景,與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密切相關。數據顯示,雖然最近10年人口總量繼續(xù)低速增長,但較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數據,第七次人口普查的出生人口數據出現了明顯的下滑,相應的生育率下滑趨勢也非常明顯。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表明,2020年我國育齡婦女總和生育率為1.3,已經處于較低水平。
總和生育率是指該國家或地區(qū)的婦女在育齡期間,每個婦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數,一般來講如果總和生育率小于2.1,新生人口是不足以彌補生育婦女和其伴侶數量的,也就是說會出現人口世代更替的減少。
同時,另一個重要的時間節(jié)點——中國總人口負增長的時間點,也有可能由于出生率的一路走低而更快到來。根據中國統(tǒng)計年鑒,我國自然人口增長率下跌速度很快,已經從1999年的8.18‰下跌到2019年的3.34‰。目前,很多城市面臨自然人口負增長的局面。
數據來源:中國統(tǒng)計年鑒 單位:‰
“從目前的人口增量來看,我們可以發(fā)現,由于生育率的下降,此前預測的人口負增長節(jié)點(2027年前后),有可能會提前到來。因此放開生育政策,讓更多有生育需求的家庭能夠生育,這是避免人口負增長過早到來的一個手段!睏铘凑f。
此前,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的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fā)展研究中心教授翟振武對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解讀指出,中國人口高速甚至于超高速增長的時期已漸行漸遠,人口慣性增長階段正漸趨尾聲,人口零增長乃至負增長的時代則漸行漸近!笆奈濉睍r期預計將是21世紀最后一個人口完全正向增長的發(fā)展規(guī)劃期,而到“十五五”時期,我們會迎來中國人口總量的“拐點”。
他在文章中表示,邁入人口零增長乃至負增長時代,是中國在人口領域所面對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fā)展進程需關注的先導性議題,深刻影響著高質量發(fā)展的勞動力供給量、消費者需求量等。
三胎紅利能否出現?
放開三孩生育會帶來什么影響?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進一步優(yōu)化生育政策,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利于改善我國人口結構、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zhàn)略、保持我國人力資源稟賦優(yōu)勢。
楊舸認為,首先,從人口老齡化的角度,七普數據顯示,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已經達到13.5%,這個占比較此前預估的更高,老齡化進程的加快程度出乎大家的意料。如果要減緩老齡化的進程,提高生育率是目前能夠做到的最有效的方法。
其次,從我國的人力資源稟賦來看,我國仍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人口規(guī)模優(yōu)勢一直是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尤其是在目前國際貿易的嚴峻形勢下,我國能夠通過雙循環(huán)來實現經濟穩(wěn)定且可持續(xù)的增長,我國的人口規(guī)模優(yōu)勢是一個重要的方面。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國家統(tǒng)計局總統(tǒng)計師曾玉平在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結果新聞發(fā)布會上指出,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與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也就是與2010年相比,16至59歲勞動年齡人口減少4000多萬人。但是應當看到,勞動年齡人口的總規(guī)模仍然較大,達到8.8億人,勞動力資源依然豐富,人口紅利依然存在,為經濟社會持續(xù)健康發(fā)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在這樣的背景下,三孩生育政策出臺。
楊舸表示,目前來看,能否和二孩政策放開之后出現一個生育小高峰類似,出現“三胎紅利”,這還不好說。因為根據此前的生育意愿調查,有生育三孩意愿的家庭整體比例非常少。因此,需要一些相關的社會經濟政策的銜接來促進生育。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加強統(tǒng)籌規(guī)劃、政策協(xié)調和工作落實,依法組織實施三孩生育政策,促進生育政策和相關經濟社會政策配套銜接,健全重大經濟社會政策人口影響評估機制。
要將婚嫁、生育、養(yǎng)育、教育一體考慮,加強適婚青年婚戀觀、家庭觀教育引導,對婚嫁陋習、天價彩禮等不良社會風氣進行治理,提高優(yōu)生優(yōu)育服務水平,發(fā)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推進教育公平與優(yōu)質教育資源供給,降低家庭教育開支。
要完善生育休假與生育保險制度,加強稅收、住房等支持政策,保障女性就業(yè)合法權益。對全面兩孩政策調整前的獨生子女家庭和農村計劃生育雙女家庭,要繼續(xù)實行現行各項獎勵扶助制度和優(yōu)惠政策。
要建立健全計劃生育特殊家庭全方位幫扶保障制度,完善政府主導、社會組織參與的扶助關懷工作機制,維護好計劃生育家庭合法權益。要深化國家人口中長期發(fā)展戰(zhàn)略和區(qū)域人口發(fā)展規(guī)劃研究,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fā)展。
楊舸指出,促進生育政策和相關經濟社會政策配套銜接,這些政策的覆蓋面是很廣的,因為改善生育率是一個體系工程,從戀愛到結婚組建家庭,到孕產期,再到兒童成長,整個過程都需要全面的政策支持體系,所以相關的配套政策也需要逐步建設。
楊舸認為,目前放開三孩生育政策,這是一個政策的起點,也是一個政策信號,未來會逐步把相關的配套政策,包括女性勞動權益、婦幼保健、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健康的婚戀教育引導等,都會慢慢建立起來。
這些股票聞聲大漲!
投資者涌向醫(yī)藥、早教行業(yè)公司詢問
受到上述消息刺激,A股市場二胎概念股今天尾盤集體大漲,Wind二胎政策指數收高,收盤大漲近2%。
多股沖漲,高樂股份(002348.SZ)、宜華健康(000150.SZ)盤中直線拉升封板,貝因美(002570.SZ)、戴維醫(yī)療(300314.SZ)、愛嬰室(603214.SH)、康芝藥業(yè)(300086.SZ)等紛紛拉升。
港股三胎概念股集體拉升,錦欣生殖(01951.HK)漲超17%,貝康醫(yī)療(02170.HK)漲近10%。
好孩子國際漲23%,米格國際漲近10%。
如今,三孩政策正式落地,意味著相關市場將迎來巨大發(fā)展空間。具體來看,涉及母嬰產品、玩具、母嬰醫(yī)療及兒童用藥、嬰幼兒教育、兒童服飾等多個方面。
生育政策放開對公司層面具體有哪些影響?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在滬深互動平臺上,已有不少投資者涌向醫(yī)藥、早教行業(yè)公司詢問相關影響。實際上,此前已有多家公司對此有所回應。
新華醫(yī)療(600587.SH)表示,國家的二胎或多胎政策預計能夠對公司相關產品的銷售帶來積極作用,但產品銷售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公司無法預測該政策對未來經營業(yè)績的具體影響。
江南高纖(600527.SH)在互動平臺回復稱,公司復合短纖維產品主要用于嬰兒紙尿褲,國家開放生育政策,將進一步拉動了國內母嬰行業(yè)的整體需求,給復合短纖維帶來了市場機遇。
仟源醫(yī)藥(300254.SZ)表示,公司兒童用藥蒙脫石散、維生素AD滴劑、孕婦保健品牌“保靈”系列產品以及仟源恩氏的基因保存服務、孕環(huán)檢測等相關產品都可能會受益于生育政策放開的影響。
金發(fā)拉比(002762.SZ)稱,公司在嬰幼兒消費品行業(yè)品牌經營多年,對國家在人口、生育、母嬰行業(yè)等方面的政策一直以來保持高度關注。當前我國面臨生育率下降、人口老齡化等問題,假如國家放開多胎政策,這無疑將是母嬰行業(yè)又一次難得的發(fā)展機遇。
該公司認為,0-6歲嬰幼兒人口的市場存量依然十分可觀,在“產品+服務+互聯(lián)網”的戰(zhàn)略框架下,公司一方面將產品主要覆蓋年齡段從原來的0-3歲延伸到0-6歲領域,覆蓋更多有需求的消費人群,另一方面,根據市場需求和業(yè)務發(fā)展情況,打造“母嬰產品+醫(yī)療、醫(yī)美服務”的新業(yè)務模式。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放開三孩政策有利于提高人口出生率,緩解老齡化嚴重程度,改善人口結構,是個值得點贊的政策。當然,現代人生活壓大,生育意愿下降,放開三孩之后能否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還需要觀察,至少是鼓勵生育的一個信號。放開三孩政策出臺有利于消費、嬰幼兒用品、教育等行業(yè)發(fā)展。
粵開證券研究院策略組負責人陳夢潔在受訪時表示,“對于生育政策的放開,隨著消費升級不斷深化,父母更加追求高質量產品、更注重早期培訓,嬰幼兒食品、玩具、早教等相關細分領域有望持續(xù)受益!
南財快評:三孩政策需要更好的配套措施
社會期盼已久的三孩政策終于在5月31日正式推出。在人口老齡化趨勢愈顯嚴峻的當下,如何有效提振生育率,或將成為未來兩三代中國人無法回避的社會議題。此時推出三胎政策,可謂順天應人。
我們應該同時認識到的是,如同任何社會政策的順利執(zhí)行都少不了配套措施一樣,三胎政策推出后,社會應該積極考慮為愿意繼續(xù)生育的父母們提供必要及有力的支援。
那么社會需要準備哪些配套措施呢?我們可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大致梳理出來。從家庭政策的角度看,夫妻的生育意愿之所以能轉化為生育行為,除了有文化傳統(tǒng)的影響之外,在一個現代社會之中,更重要的是對生育行為的成本收益考量。這主要包括了對媽媽職業(yè)生涯的沖擊以及小孩出生后的養(yǎng)育成本兩個方面。眾所周知,在“全面二胎”推出后的幾年來,生育率曾短暫上升,但之后又迅速回降,尚未達到當初的政策目標。這當中的原因,無論是社會輿論還是學術研究,無不指向工作壓力與生活成本。因此,配套措施的提出,必須能直接對應這些考量和影響因素。
首先是生育成本誰來負擔的問題,尤其需要重視產假給女性帶來的就業(yè)歧視。不必諱言,一些企業(yè)在招聘時“重男輕女”,據觀察,這種情況在“全面二胎”后有所增加。一些未婚未育的年輕女性很可能會因為這種考量而在求職中被刷走。很多企業(yè)的考慮是:招一位未婚未育的女職工回來,三年合同內要是生兩個,先不算孕期多種不便,產假加在一起就有可能放一年,這期間的工作誰來承擔呢?于是倒推一下,干脆等她們生完孩子再聘請,就成為很多企業(yè)HR的現實選擇了。這種現實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生育意愿,更在現實中逼出了部分要求女職工承諾合同期內不生育的“灰色條款”。
這種現象的根源是生育成本該由誰承擔的問題。在市場經濟之中,社會不應再幻想通過呼吁企業(yè)社會責任來徹底解決問題。我們的生育保險及產假制度,實際上是要求企業(yè)為職工個人的生育行為埋單,但對女職工的就業(yè)歧視說明不少企業(yè)想把這個成本轉移回職工的家庭。正是勞資雙方把生育成本如此“踢皮球”,使一些年輕父母陷于生育與就業(yè)之間的焦慮糾結之中。事實上,大部分實行社會保險制度的社會都沒有生育保險,尤其在一些低生育國家,政府為了鼓勵生育,產假帶來的成本均由財政承擔。生育成本財政支付,這應是三胎政策最基礎性的一項配套措施。
其次是幼兒照護問題。很多人用“一孕傻三年”來形容剛生了小孩的年輕媽媽工作效率低,但沒有認真想其中社會應承擔什么責任:正是因為幼兒需要照護,但社會沒有伸出援手,所以讓媽媽忙不過來。幼兒照護往往有兩個階段:在0-3歲的嬰幼兒階段,很多家庭都是通過讓老人帶孩子的方式來解決育兒問題;4-6歲的學前階段,孩子通常會上幼兒園,但不少城市的公辦幼兒園都存在著學位不足等問題,許多職工家庭只能送孩子去上價格較貴的民辦幼兒園了。
從配套措施的角度來看,首先應確保老人帶小孩這個選項不受政策改革的影響。這里要關注延遲退休改革——很多年輕夫婦正是靠五十多歲剛退休的祖母或者外婆來帶小孩。如果這些祖母外婆推遲到六十歲以后才退休,不但子女錯過了最佳生育年輕,她們也可能不夠精力帶小孩了。當然,如果討論的是第三胎,這一點的影響較輕。其次是義務教育能否向學前階段覆蓋的問題。例如,要么把大量的民辦幼兒園進行公有化改革,以公辦價格招收學前兒童;要么也可以“錢跟人走”的方式,讓家長憑出生證為小孩辦理入托,國家出錢承擔其基本托費。
第三是教育機會均等的問題。盡管我國有義務教育法,但不少家庭都會認為,現在把一個小孩養(yǎng)大過程中負擔最重的是教育成本。這個問題的根源是高端民辦學校跟公辦中小學在教學資源上拉開了一定差距。在很多沿海大城市,能考進公辦名牌高中繼而上好大學的,往往有較高比例是高端民辦初中的畢業(yè)生。在一些高端民辦學校招生規(guī)模較大的城市,由于有“職普比”1比1的限制,一些公辦學校的初中畢業(yè)生可能只能上職中,這種現實顯然會讓很多工薪家庭感到沮喪。
解決之道其實一目了然,就是打破高端民辦學校的壟斷地位。參考國際經驗,應該設定高端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之間的升學率限制區(qū)間。當公辦與民辦學校升學率距離被拉開,應由政府加大資源投入,直至公校的升學率回升到公眾可接受的范圍以內。
以上三個方面的配套措施,似乎分別屬于短期、中期及長期的內容,但就一個措施從執(zhí)行到其效果彰顯的時間差而言,都沒有給整個社會留下太多的猶豫空間。如果這些措施能盡快擬定及出臺,社會應可積極展望三胎政策發(fā)揮其最大的效用。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向母嬰行業(yè)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聯(lián)系方式:17788122807